【党史学习教育】我校师生学习收看“同上一堂‘党史’大课”活动

6月18日下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和“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教育工委通过安徽省智慧思政课教学平台举办全省师生“同上一堂‘党史’大课”活动。我校积极组织学生收看“同上一堂‘党史’思政大课”直播活动,学校相关部门及各学院及时安排学习收看活动,近1万余名学生参与学习,通过各种形式准时学习收看直播,与全省师生共同聆听这堂党史大课,交流学习感受,反响热烈。

此次党史大课由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明、皖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吴学东、合肥五十中东校西园校区教师叶玲、蚌埠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乐、安徽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赵仁青五位教师担任主讲人。五位专家理论功底深厚,授课内容丰富,通过解读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基本内涵,引入到对大别山精神、新四军精神、渡江精神、小岗精神的深度讲解上,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生动深刻的“精神大餐”。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舟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增强文化自信,我观看了“全省师生同上一堂‘党史’大课”,收益匪浅,深刻领悟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本质内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其实是一代又一代在奋斗中追求中国进步的中国人高尚精神品质的集中展现,其背后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英雄事迹,折射出他们的赤字之心、忠诚之心,展现了中华儿女的磅礴伟力,树立了奋勇争先的高大形象,彰显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是永垂不朽的伟大精神,有助于引领伟大事业。作为当代青年,为更好地传承中国共产党精神,我们应敢于担当,勇于奋斗,力争创新,永立时代潮头,做新时代发展的生力军。

2020级针灸推拿学(专升本)刘若晨:我是谁?我的信念从何而来?我为了什么而奋斗?历史是什么?党史是什么?是什么力量改变了中国?又是谁给了党员先辈们这么强大的能量?一堂党史大课引发了我一系列思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千里跃进大别山” “红军长征” “解放全中国” “包产到户”……这些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故事背后是这么多革命烈士的努力和热血铸就而成。我们为什么要学史?学史能明理、学史能增信、学史才能崇德、学史才能力行,只有了解历史,才知道一代又一代共产党的薪火传承,只有感受精神,才能将这伟大的火炬一站又一站传递下去!一百年的历史没有远去,新一代的光荣还需要我们继续谱写!

2019级国际贸易2班王咏萍: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立之初,就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使命。党史大课向我们清晰地介绍了党的发展历史,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从改革开放到今天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艰苦奋斗历程。学习党史就是要我们始终牢记党的理想信念,不忘党的最终目标;牢记党的历史经验,以史为鉴。学习党史使我明白当前我们的任务是拥党、立志、向党。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应当肩负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任,树立坚定的立场和正确的思想认识。

2019级研究生药学班:党史思政大课让我深刻感受到党的百年历史是筚路蓝缕的创业史,是改天换地的奋斗史,深刻认识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青年大学生一定要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从党史中寻找答案、坚定自信,努力做到忠诚而坚定、深信而笃行,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继承先辈们的遗志,心怀梦想,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做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之际,通过这堂党史大课的学习,广大师生表示,将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精神,进一步激发我校师生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工作学习中,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在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各学院/文图 尤志成/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