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我校师生热议2022年全国两会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5日在京开幕。学校干部师生医护员工高度关注两会盛况,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渠道了解两会进程、关注两会内容、学习两会精神,并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实际,就会议话题展开热议。

校党委常委、巡察办主任、机关党委书记 罗绍明:我特別关注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响亮提出“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这是给中医药行业的动员令。听后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布局、新目标对中医药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机遇。如何践行新发展理念,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格局?如何紧盯新医科发展态势,推动“十四五”规划有序高效实施?如何发挥好中医药大学“五大职能使命”,不断增强服务我省“三地一区”建设的贡献度?如何进一步创新新时代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奋进新征程提供有力政治引领和保障等?这些都需要全体安中医人直面正视,同题共答。我将继续踔厉奋发,苦练内功,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决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政治监督根本要求,发挥机关党建示范作用,开展新一轮巡察,以巡促改,以巡促管,以巡促建,以新作风、新担当、新业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护理学院党委书记 吴成长: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强调“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内涵式发展”“理工农医类专业”“中西部”和“高等教育”等一系列关键词为我们发展高等护理教育指明了方向。一是安徽省属于中西部地区,护理学院是培养临床护理人才的高等院部,符合政府工作报告所界定的支持范围。这是政策红利,是大势所需。我们要谋划发展,顺势而为。二是要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从目前的一年7个班逐步增加到10个班,以适应护理人才紧缺的需要,也是校、院“十四五”规划的任务。三是要加强护理学科专业的内涵式建设,引进和培养高层次护理人才,完善提升省级教学实训实验中心,培育和提高护理基础科研能力,提升思政队伍能力建设,新增辅导员工作室1-2个,完善研究生教育和管理水平,多措并举促进本硕高质量发展等,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医药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吴成海: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一如既往的高度重视。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坚强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心怀“国之大者”,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和方式,全面落实“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开放办学,对标育才,努力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以高水平创新成果服务和报效国家和社会发展,忠诚尽职,踔厉奋发,以生动有序的教育新生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董玉节: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汇聚民意民智的大会,是谋划发展蓝图的大会,是彰显制度优势的大会,是展现中国自信的大会。今年的两会尤显特殊:如何在新挑战中,落实新发展理念?如何在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中,贡献中国智慧?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彰显中国力量?期待两会带来更多的惠民之策、强国之举,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党总支书记 姚为久:今年的全国两会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新时代十年新跨越,展望开创未来新局面,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通过聆听《政府工作报告》,我深刻感受到2021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从内心深处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自豪。我们要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谋划教育改革,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科研提升为抓手,以文化建设为保障,着力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凝聚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力量,以优秀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三临床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韩永升:过去的2021年,在全球新冠疫情仍然十分严峻的形势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仍然取得十分瞩目的成绩,彰显了制度优势!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在世界疫情冲击下,医院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过去一段时期,我们在认识和把握机遇中乘势而上,在认识和把握挑战中迎难而上,在认识和把握定位中奋勇而上,积聚了充足强劲的发展动能。医院将继续在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大学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推进科室结构调整,加强内涵建设,开展特色医疗,大力拓展服务领域,创品牌医院,全面提升医院综合实力,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中医学院副院长、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最美医生 童佳兵: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特色。中医药全程参与疫情的预防—救治—康复,成为“中国方案”的特色和亮点,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充分肯定和全世界华人的高度认可。为深入贯彻2022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支持中医药振新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的“中西医并重”方针和守正创新的目标,作为高等中医药大学,我们应加强中医药原创理论教育、临床实践教学,加大教学和培养模式改革,加快现代化研究和国际化交流,将中医药在治病防病方面的治疗经验、用药规律,不断总结、优化、推广、应用,提升中医药治病救人的生命力、绽放其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健康中国贡献中医药智慧。

党委宣传统战部副部长 张博:春意盎然的三月,全国人民共同期待的两会如期而至。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对过去一年里党和国家取得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取得成果过程中克服的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1年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我们实现了“十四五”规划的良好开局,正信心百倍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大踏步前进。为了更好地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我们要按照报告对2022年工作的总体要求,立足于“思政大课堂”,宣传、传播好两会精神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将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与自身学习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与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三党总支 曹登秀:春天里书写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是新一年的国计民生,也指明了国家的发展方向,两会向我们传达的是强大的中国信心和中国力量。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作为一名中医人,我深受鼓舞。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自觉践行两会精神,自觉履行相应义务,与时代同行,在新征程上凝聚奋斗力量、书写新的华章,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振兴贡献力量!

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党总支老年病二科党支部书记 汪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忘初心,牢记立德树人光荣使命,立足岗位、脚踏实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牢牢守住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积极探索中医药教育创新发展思路,借鉴中医药传统教育中的历史经验,汲取精华,以临证为本,融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为一体,切实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临床医学院第四党总支骨一科党支部 耿丹: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作为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工作是我们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临床教学实践也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要素,是学生的立业之本。作为骨一科护理总带教老师,在平时带教学生的过程中要牢记使命、尽职尽责,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有效提高医疗专业人才培养的吻合度,有效提升医学人才培养的岗位胜任力,增强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大学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二临床医学院综合党总支康复体检党支部 程景艳: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艰巨任务,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根本基础,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围绕着“高质量”这一主题,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将解决“卡脖子”问题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和实践体系融入专业建设的内涵中,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坚持三全育人,发挥好课程思政的作用,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以实际行动把两会精神贯彻落实到推动教育发展改革实践中来。

第三临床医学院党委工作部主任 李卓:2022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党和国家事业在2021年取得的发展成就,令人备受鼓舞、倍感振奋。日后将继续关注两会进展,学习好、领悟好、贯彻好两会精神,立足本职岗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高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医药经济管理学院教师 洪颖: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了过去五年教育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强调要继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中国的大学教育改革,让更多青年学子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提升了国民素质,大学教育的改革能进一步让学生充分利用大学时光学习、实践。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悉心教学,努力科研,勤于学习,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撸起袖子加油干”做一个合格并有所建树的大学老师。

体育健康学院教师 姚文超: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制度的根本体现。作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教学保障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多方位、多角度、多元化促进教育工作的实施,保障教育公平,实现育人目标。

药学院辅导员 聂欣悦:作为高校辅导员,肩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时代同行,聚焦“国之大者”,要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将“五个必由之路”“五个有利条件”精神要义转化为自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融入培养“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每一次听课、每一次查寝、每一次思想交流和关心、关爱之中。任重道远须奋力,风急潮涌正扬帆。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与学生一起精准把握大势,明确奋进方向,为中国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中西医结合学院18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三班学生 吴欣仪:这两年,能够明显感觉到学校对于我们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视。首先,我们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近两年有越来越多的项目入驻;其次,学校也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组织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帮助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道路。不仅仅培养锻炼了我们的能力,也帮助我们在实践中更加了解自己,为后续的就业工作提供参考。虽然我们是临床医学专业,但也可以在各类活动比赛中寻找到更多的可能,比如我之前和团队成员就一起完成了儿童中药棒棒糖的项目,虽然没有投入生产,但是我们也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未来也会有发展的可能性。

第一临床医学院19级中医七班学生 陈静轩:作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我们非常关注两会中关于教育发展方面的提案。如张凤宝委员提出更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时间,在我们看来非常合理。将四、六级考试提前到4月和9月,既错开了高校期末考试时间,同时也减轻了考试资源紧张问题。还有钟茂初委员建议清华北大等双一流院校所有专业按各省考生比例招生,我们也认为非常有必要,这样会使优质高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缩小高校录取制度的地域差别。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切实感受到政府在抓民生,抓教育方面强大的领导能力,感到了莫大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针灸推拿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21级针灸推拿学研究生 宫甜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出台“双减”政策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新时代接班人。当前,国家教育改革成效显著,教育水平和质量突飞猛进,中国教育开启新征程。不破不立,改革创新已成为新时代的主流、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民族复兴的坚强核心,更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教育终将引领未来,中国终会站上世界科技发展之巅,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药学院20级药学班研究生 陈丝梦:教育是民生之基,是社会公平的底线,承载着千万个家庭的希望。进入大学之后,我更清晰地看到了国家教育改革的一系列举措在学校落地。学校制定了全面的培养计划,营造了愉悦的学习环境,组织了能力提升的系列活动,让我们打开了视野,对未来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和追求。作为一名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年教育工作的部署,我心潮澎湃,更对我国教育发展充满信心。我将在今后的学习中着力提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增强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为将来投身教育事业积蓄力量。

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19级心理一班学生 郑纵:教育是奠定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坚实基石,是培养年轻一代的重要阵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作为教育改革的受益者,应当积极响应与配合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举措,既要用好教育改革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也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力所能及地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各院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