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俊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集体备课会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高质量开好《中共党史》这门课程,2月23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融入思政课教学暨《中共党史》开课集体备课会。校党委书记王先俊,学校党委常委、宣传统战部部长吴达武出席备课会并作指导讲话。学院党总支书记黄学武、院长董玉节,各教研室主任,学院教学委员会成员,承担《中共党史》课程教学工作的专兼职教师及教学秘书参加集体备课会。

王先俊指出,开设《中共党史》这门选择性必修课,是学校党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而作出的决策,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好这门课程的重大意义,认真研讨上好这门课程的目标要求和重点内容,认真备课,做好教学设计,让学生有切实获得感。授课教师要认真研读《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悟深悟透“把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总结好,把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好,把党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总结好,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砥砺奋进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好”这“四个总结好”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深入研究”;要站在更高的境界和更高的层次上来讲好党史,讲清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这“四个之问”;要结合授课对象和课程内容来讲好党史,要采取专题教学形式讲好党史,尤其要处理好《中共党史》课程与其他思政课特别是“纲要”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避免重复。

吴达武指出,要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在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日日做功、久久为功。上好党史课,需要思政课教师真学、真懂、真信,需要围绕党史原原本本地讲,有声有色地讲,将党史学习走深走实,着力提高学生的“抬头率”,真正让党史教育入心入脑。

董玉节对此次集体备课会进行总结。他指出,这是一次高规格、高水平、高质量的集体备课会,与会老师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思想相互碰撞启发,收获很大。董玉节认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认清为什么要融入是核心,思政课教师学懂弄通是前提,如何有机融入是关键,规范教学是重点。对于《中共党史》集体备课,董玉节提出四点要求与大家共勉:第一,提高认识,增强上好这门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第二,深入研讨,确立上好这门课的体例和内容;第三,加强备课,提高上好这门课的效度和温度;第四,强化管理,做好上好这门课的保障与服务。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概论”“德法”教研室主任分别就推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融入思政课教学”作交流发言,从融入内容、融入路径与方法、融入效果与评价等角度进行分享。“纲要”教研室主任作“纲要”课程与《中共党史》课程教学内容衔接的主题发言;“纲要”教研室教师作《中共党史》专题教学模块设计的主题发言;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负责人作《中共党史》课程教学规范说明。与会教师分别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融入思政课教学和《中共党史》课程授课思路、内容框架、要点提炼等进行热烈讨论。(项银霞/文 尤志成/图 黄学武、郭跃/审核 刘晨/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