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湘潭大学开展社会实践研修。

开班仪式上,湘潭大学党委副书记肖志伟对各高校参训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与会者介绍湘潭大学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本情况。我校党委常委、巡察办主任、机关党委书记罗绍明代表新站区高校思政课教学联盟参训高校发言表示,此次研修对思政课教师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对标对表、学习充电的机会,是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之旅,也是一堂高质量的、身临其境的思政大课,希望全体思政课教师沿着领袖足迹、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在湖湘大地用心体验,用脚丈量,用情感受,勤思勤学,满载而归。
本次实践研修历时七天,采取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和情景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理论教学环节,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小军教授作题为《在社会大课堂中讲好“大思政课 ”》的专题讲座,他从大思政课的视角与内涵出发,阐述了“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湘潭大学“大思政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大家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思路和方法。湘潭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湘潭大学主任、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刘建平教授带来题为《红色文化与红色基因传承》的专题讲座,他介绍了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作用、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利用现状以及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让学员们对于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实践教学中,参训教师陆续参观了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专题展览馆、湘潭大学校史馆、“四史”教育虚拟仿真实验室等,了解湘潭大学在红色文化育人实践中的优秀成果;赴毛泽东故居、彭德怀故居、陈赓故居、刘少奇故居及纪念馆、雷锋纪念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东山书院、岳麓书院、橘子洲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了“追寻先辈足迹 坚定理想信念”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刻感悟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一大批革命先辈“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家国情怀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在实践教学中体悟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进一步深刻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通过实践研修活动,老师们深刻感受到湖湘大地浓郁深厚的红色革命文化氛围,灵魂受到震撼,精神受到洗礼,思想得到提升,素质得到加强。老师们一致认为,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指示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是一次触及灵魂的红色精神洗礼,收获了弥足珍贵的教学素材,今后将立足岗位利用好、阐释好、传承好红色革命精神,不断练就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硬实力”,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尤志成/文图 黄学武/审核 刘晨/编发)
湘潭大学简介:湘潭大学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亲自倡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创办于1958年,同年9月10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湘潭大学”校名,并亲切嘱托“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2018年9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作出重要批示,希望湘潭大学扎根伟人故里,努力把学校办得更好、更有特色。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湖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教育部与中央党史研究室联合共建的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国家文物局与教育部联合设立的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等级,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实现历史性跨越,在湖南省“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中获“显著”结果,入选“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学院教师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首席专家1人、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委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等。